Yes~~
就在上个星期三
终于... 终于都找到人陪我看了这部《死了都要卖》《Sell Out!》--> ($311.0u7!)
从看到海报开始 还以为这一部是日本或者是韩国电影
不过介语却是华语,英语和广东 才知那是本地电影
不断的要求朋友陪我去看 却因知道是本地电影知难而退
想一个人去看 不过又懒惰到合你去看
总之就是差一点没得看
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场上映
买了两张戏票
惊奇的是居然还有好多人一起看
看到论坛中提到 他们会去看第二次
会不会是他们?
戏刚开始
说真的 顿时很失望 因为真的看得出是本地电影
而且好像是手拍的 有一点头晕
一分钟过后 这个想法已被我抛到不知所谓的地方去了
天啊! 我爱上了这部电影!
怎么讲?
很搞笑很无厘头的“艺术电影”...
大概可以定类成“文艺搞笑音乐剧”..
仿佛看到本地电影的希望似~~
我要对我朋友说
你们真的错过了一部好电影
谁叫你们不陪我去看~~
哈哈!!
死了都要卖 原来只是……
Rafflesia Pong 是过期艺术节目主持人, 被电视台老板警告收视率再无起色, 就会被当红实况节目/美女主持取代. Eric Tan 是产品开发工程师, 一心想考自己开发一台完美的多用途豆浆机器, 却不被公司老板 (公司与电视台属同一集团) 认同, 要求其不要浪费时间, 应该直接抄袭他人的产品, 还有 built-in breakdown 机制, 这样才能省钱又赚钱. Rafflesia 绞尽脑汁始终没有办法拯救节目, 却误打误撞地采访了一位终极病患 (她的前男友, Tony Chow Chee Fai), Tony 临终前的片段播出后大受欢迎, Rafflesia 于是决定豁出去, 将节目改成专门采访即将死去的人的实况节目, 拍摄他们临死前最后的片段. Eric 阴差阳错地被分裂成两个个体, 一个是梦想家, 一个是现实主义者, 但还是无法挽回被公司开除的噩运. Eric 联络上 Rafflesia, 请她来采访自己, 因为他准备自杀……
初哥导演杨俊汉这张成绩单蛮亮眼的, 获得多个电影集的肯定, 票房应该也不错. 觉得他的剧本的概念和主题不赖, 也明确, 但是执行上尚有改善的空间. 电影的好些部分都还蛮粗糙的, 特别是歌唱的部分, 虽然歌曲都蛮好听.
男主角 Peter Davis, hmmm, 怎么讲, 及格吧, 以第一次演戏的非正式演员来说, 及格了. 会觉得, 可能是他比较木纳, 没有经验的关系, 他在的画面都比较冷场, 需要靠其余演员的表现来让画面热起来, 精彩起来.Jerrica 也是第一次演出电影, 却没有这样的问题, 我想这和她这舞台剧经验有关联. 她是真的演得很 bitchy, 同时也让角色比较立体, 没有那么表面. 不知道为什么, 就觉得她很眼熟, 似乎曾经在什么表演看过她. 特别要提到的是饰演两位老板的 Kee Thuan Chye, Lim Teik Leong, 基本上大部分的时间是他们俩在抛笑弹的, 他们也很有默契, 只是歌声真的是有限公司……
我喜欢电影戏虐实况节目的部分, 很同意, 所谓的实况节目, 电话简讯投选, 最终还是为了赚钱, 比赛结果是其次, live 的节目更要来个投选, 才能够赚钱. 而那些预录的所谓 “实况” 节目, 到底能有多实况呢?
到底是应该坚持梦想, 还是重视现实牺牲梦想呢? 这是电影的重心, 男女主角都陷入了这个困境. 空有理想, 坚持, 却曲高和寡无人欣赏, 反而投机取巧的却大受欢迎. 两人的选择有些不同, Rafflesia 完全放弃了理想, 更将现实去到最尽, 最极致, 可是内心却也最落寞, 伤痛. Eric 利用现实给予的空间, 让梦想得以成真, 但也作出了一定的妥协, 和牺牲. 能够坚持自己理想的人, 不多了, 我想 Eric Tan 这人物, 可能是导演杨俊汉对比自己经历而创造的角色.
其实, 我非常不明白电影最后那段的意义. 两个老板, 下班, 等电梯, 讲话, 这段除了对比, 反讽电影开始不久的那一下段情节外, 还想要表达些什么呢? 不明白……
“Don’t BUT me! I hat people who BUT me!”, 我真是太喜欢这句对白了, 呵呵.
PS:那些歌曲在我的脑中挥散不去